机械-专家谈林浆纸一体化机遇抑或陷阱(三)

下篇:危机以后的扩大 明显,关于金光(中国)此次在云南投资建设的林浆纸1体化项目小产权房为什么被强拆,目前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,尚停留于项目可能对生态环境酿成的破坏。但是,除潜伏的环境风险,就不存在其他风险了吗?或说,环境风险是该项目的最大风险吗? 大范围负债经首终究导致APP债务缠身 黄奕聪(Eka Tjipta Widjaja)家族创办的金光团体是印尼最大的财阀之1,注册于新加坡的APP则是其旗舰企业,1995年4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。 APP通过获得大片印尼原生森林、以负债经营模式,1方面在国际上大范围借贷融资,带动了超过上百亿美元的国际资本投向印尼浆纸业;1方面在印尼及中国投资,迅速崛起为亚洲著名的造纸企业。 1999年底,在债务范围已超过130亿美元的情况下,APP开始以出售非核心资产、暂停扩大产能等方式纾解债务压力。但随即而来的全球纸产品及纸浆价格下跌,使APP的削债企图未获成功。 在2001年需攴付近15亿美元利息的重压下,当年3月12日APP宣布停止所有债务及利息支付。APP终究爆发债务危机,从此进入与国际债权银行的漫长谈判。2001年7月,金光团体持股6870的APP被纽约证券交易所摘牌。 欠债范围空前巨大、债务结构异常复杂的APP,其核心资产与主要业务散布于印尼与中国。中国也是APP拓展海外业务最用力的地方,在中国华东地区的金东、宁波中华、金红叶及金华盛4大造纸企业被称作“劳斯莱斯式的工厂”。 2001年深陷债务危机之时,APP中国业务1度濒临被整体出售的命运。据称,APP的中国资产是其整体资产中最有价值的1部分,2002年销售额到达14.6亿美元,营业利润近2亿美元。 2002年下半年,也许是由于事涉与国际债权银行之间的债务重组谈判,APP将其中国业务及资产全数转让给了金光(中国)。 据《财经》调查,金光(中国)由APP中国控股有限公司1999年2月在上海独资组建。而金光(中国)的这家股东几经辗转,注册地从毛里求斯又折到百慕大。如果仅根据公然的股权记录,看不出金光(中国)与APP的股权关联——其母公司其实不在APP的子公司或股东名单之列。但业内人士1致认为,注册于新加坡的APP还是金光(中国)的终究控股股东,其法人代表依然是APP总裁黄志源。 从种种情况分析,有专家认为,与其将APP转让中国业务及资产给金光(中国)看作普通的资产交易,不如将其看作APP在债务危机深重时为尽快重振中国业务而特地作的结构安排。 APP据估计高达139亿美元的债务重组,被称为新兴市场有史以来最大的重组案,也是对印尼及新兴市场法治建设水准的1种检验,已成为国际金融和资本市场的新焦点。 行业分析师普遍认为,在债务纠纷、资产重组还没有取得实质突破时,APP对其在华资产所作的种种安排实际上是分拆行动,意在将百慕大的APP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及旗下公司与APP其余部分分立,使APP的其余国际债权人将没法追索其中理利用于抵债的有效资产。 人们其实很难得知内部更详细、具体的真实情况怎么样快速解决强拆赔偿,但不管如何,危机以后APP全部在华业务已在金光(中国)的名下,则是1个不争的事实。